在上海青浦區的一個雙語學校里,有一座神奇的建筑,兩個校園里.大體量的空間,卻因為使用了膜結構建造,看起來“輕如鴻毛”。遠看,這兩個空間就像兩個大大的氣囊,漂浮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盒子(首層)上。
兩個“氣囊”里分別包裹著風雨操場和游泳池這兩個大體量空間。為了減少大體量對校園空間的壓迫感,建筑師采用張拉膜結構來打造建筑的外墻,使建筑達到“舉重若輕”的效果。由張拉膜與陽光板組合成的半透明墻體,剛好能將巨大的體量消解。
較大的“氣囊”是多功能的風雨操場,其內部空間明亮干凈,由膜結構打造的大跨度空間中沒有一根柱子。太陽光經過高透光的膜結構外墻進入室內,白天完全不需要人工照明,就能讓學生們沐浴在充足的漫射光下,肆意揮灑他們的汗水。
較小的“氣囊”則是游泳館。頂部的天窗和南北立面采用的張拉膜和陽光板雙層幕墻體系,讓整個室內充滿了舒適的自然光。兩端的開窗將校園和城市的景色盡收眼底,也使“空中泳池”的明亮和輕盈達到了極致。
張拉膜和陽光板的雙表皮設計是整座建筑的核心。膜結構通透的材質給整個建筑制造了朦朧、輕盈的視覺效果。整座建筑里充滿了陽光、空氣和水,成為校園中.具活力的場所,為孩子們提供了課余時間的休閑樂園。
當夜幕降臨,游泳館外立面的張拉膜通體發光,就像一盞暖黃色的燈籠,點亮著校園的一角,為夜晚的校園平添了一絲浪漫的氛圍。隱藏在雙層表皮之間的鋼架結構和機電設備也透過鋁板的穿孔若隱若現,含蓄而抽象的圖案,神秘而具有未來感,好像建筑正在自由呼吸,充斥著鮮活的生命力。